close
文/新浪財經香港站記者 翁曉瑩 [微博]

  香港政府3月份出台的“限奶令”不止在網上遭到詬病,更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。內地輿論和民眾幾乎是一致的“因奶生恨”,而在香港本土,“限奶令”也遭到不少奶粉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反對。引起這場口水大戰的究竟是“奶粉荒”還是“奶粉慌”?嚴厲的刑罰外,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?

不僅內地有人反對,“限奶令”在香港本土似乎也並沒有想像中“吃的開”。
 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,香港政府新推出的“限奶令”成了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。內地輿論和民眾當然是對新政策表達了強烈的不滿,《環球時報》將香港的“限奶令”比喻為“聯合國禁運”,認為內地人到香港購買奶粉實際上是為香港帶來商機,質疑港人不加利用,而內地民眾也紛紛吐槽“帶奶粉比帶白粉還危險”,並聲稱“香港的食品都靠內地進口,什麼時候也限購試試”。

  雖然香港政府的各級官員輪番上陣多次解釋“限奶令”並不是針對內地人,並且海關拘捕的人當中港人的比例更大,卻仍然無法平息內地民憤。梁振英上台後,不惜冒著屢屢被港媒炮轟的危險,處處小心翼翼地處理內地與香港的關係,卻仍然在奶粉這件事上跌了個大跟頭,成為梁特首“內交”史上的第一項重大挫折。

  不僅內地有人反對,“限奶令”在香港本土似乎也並沒有想像中“吃的開”。香港立法會上周討論限帶奶粉過境的法例修訂時,有多家奶粉供應商和零售商反對政府修例,認為香港並沒有出現“奶粉荒”,缺貨的衹是個別牌子的嬰兒奶粉,但針對所有供應商的“限奶令”明顯“一網打盡累及無辜”。惠氏營養品和雪印公司的代表稱,該品牌奶粉的庫存足夠香港所有的嬰兒食用至少一個月,而且供應鏈完善,所有零售店有充足貨源,不少零售商則反映新條例實施後生意回落。

  業界“奶粉供應充足”的言論卻無法緩解奶爸奶媽們對於買不到奶粉的恐慌,民望的壓力迫使香港政府在短短一個多月之內就轉變了態度和說辭。在1月底出現“奶粉荒”後,港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曾經表示,“香港整體奶粉供應充足,對於個別零售點出現缺貨,奶粉商承諾會盡快補充供應。”但在新措施出台之後,面對輿論的壓力,他則無奈稱,“限奶令”是“奶粉供應緊張的情況下一項迫不得已的措施”。

  究竟是“奶粉荒”還是“奶粉慌”? 老實說,“荒”也是有的,但就像奶粉業人士所說,僅僅局限於最熱門的幾個牌子。據西環某藥房的工作人員王先生稱,此前斷貨最嚴重的奶粉是美素佳兒和美贊臣,這兩家公司的供貨也是最沒有規律的。“有的時候一星期衹給進貨10罐,好像是施舍一樣。”還有藥房爆出奶粉商強制性的捆綁銷售策略,要求零售商進貨受歡迎的1段到3段奶粉時,需要同時進貨市場需求並不高的4段奶粉,“大仔奶粉(4段奶粉)一直賣不掉,小本生意不能囤太多貨,所以其他的也進不了。”

  另外,據在奶粉公司工作的好友林小姐透露,公司的銷售部門每年都會制定銷售目標,衹有達到目標後,年底才能拿到數量可觀的年終獎金。“如果無限量地供應給零售商,明年的目標可能會定的非常高,到時候就很難達到了,所以大家還是會比較傾向于保守。”

  如果是“慌”而不是“荒”,“限奶令”看起來似乎就有些嚴厲了,尤其是近日有內地前往香港的遊客在微博上表示,自己因攜帶了含有奶類的嬰兒米粉也同樣被香港海關拘捕,使得新條例顯得更加不近人情。

  如何在保證本地供應的情況下抑制水貨活動?以下是兩個很供參考的建議。第一個選擇是徵收高額稅率,如在離境時攜帶超過規定數量的奶粉,可徵收高額的離境稅,使得繳稅後奶粉的售價和內地相差無幾。水貨客無利可圖,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貨活動。

  第二個選擇則是參考澳門政府在1月底推出的“母嬰臨時支援計劃”。根據計劃,1歲以下嬰兒的家長或監護人在出示澳門身份證或嬰兒出生簡報後,可在各衛生中心及衛生站登記領取奶粉購買卡。登記7天后供應商會優先把奶粉售賣給已登記的嬰兒,計劃參加者可攜帶奶粉卡前往購買,每名嬰兒每四周最多可向供應商訂購5罐奶粉。

  當然,在奶粉這件事上,內地民眾也不能將所有的怨氣都撒到香港政府頭上。對於不少內地奶爸奶媽來說,去香港背奶粉實在是迫不得已的選擇,隱藏在“背奶族”表面下的是對內地食品安全深深地無奈和不信任。如果說,想要提高食品安全質量,生產真正的“放心奶”並不是短時間內能達到的目標,那么,單方面降低或取消進口奶粉的關稅,在海內外差價有盈利空間的情況下,讓更多進口商進口奶粉,從而使更多內地的寶寶喝上進口奶粉,似乎會更容易些?
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香港私家偵探社偵探
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