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旺報 【陳立諾】
 擾攘香港年多的內地客搶購嬰兒奶粉紛爭,終於在港府從3月份實施奶粉限帶相關措施後,暫告一段落。本地媽媽發現買奶粉容易了,鄰近深圳羅湖的上水區一帶,不少藥房的奶粉出現滯銷,曾如雨後春筍般開設的那些奶粉商店,面臨倒閉危機。

 港府欠缺彈性

 攜帶兩罐以上嬰兒奶粉出境罰款50萬元及監禁2年禁令生效第一天,即有多名內地人被捕,中國大陸反響強烈。北京喉舌《環球時報》批評港府的做法過於激烈:形同聯合國禁運,行為滑稽;一向支持特首梁振英的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表示「應避免傷感情」,民間亦反彈強烈。

 回歸以來,香港幾任政府都呈弱勢。面對市民的不滿和抗議,港府手段僵化,往往只有兩種應對方法:正面對抗或跪下投降,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格局。權力精英陷於弱勢時,看不見有第三種方法,有另外的選擇。這樣的手法應用於解決奶粉問題,最終可能兩敗俱傷。

 最近,台灣政府處理重大爭議的一些做法倒很值得港府借鑒。核四問題,多年來陷入國民黨支持復建、民進黨反對的困局,導致安全攸關的核發電工程時建時停,工程質素堪虞。上月,馬政府突出奇招,把核四復建問題交付全民公投。此等舉措超越了狹窄的兩黨政見之爭,為核四問題打開了一片新的天空。

 突顯制度之爭

 港府其實可以向奶粉徵收出口稅,例如從第三罐奶粉開始必須繳交100%的出口稅,第四罐則收200%,以此類推。加重攜帶奶粉出境的成本,就可以達到把足夠奶粉留在香港的同樣目的。或是學習澳門的做法,給本地媽媽發奶粉卡,憑卡買奶粉。

 但港府只會用嚴厲而僵化的罰則來遏止水貨客搬運奶粉,沒有第三種選擇,雖於一時之間解決了本地奶粉不足問題,但長遠而言,卻挫傷了兩地民眾的關係,加添內地人對香港的惡感。

 對於奶粉禁令的違例者的最高處罰,根本就不會真的動用,最多就是罰個幾千塊錢而已。但是「罰款50萬元及監禁2年」的條文實在嚇人,倒真讓內地人看了很不舒服,以為就那麼幾罐奶粉卻要抓同胞去關。為討好香港部分民意,港府得罪了更大規模的民意。

 而在香港上演的這一場奶粉戰爭,與其說是中港父母在搶奪香港有限的奶粉資源,倒不如說是兩地制度良窳之爭。內地父母相信香港的制度可以杜絕假貨毒貨,而大陸不能。

 (作者為香港作家)
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偵探
徵信徵信社私家偵探徵信社徵信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